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喝前看这里】说不尽的饮酒常识

7月23日

  虽说散伙饭是最后的告别,但因为要和不同的人告别,散伙饭也只好连轴转。散伙饭的餐桌上,吃通常是次要的,酒才是主角。可这酒喝的时机不对或是喝得过多,让你快速醉倒耽误事儿不说,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空腹喝酒容易醉

  酒精不像食物,不需要消化。如果你空腹喝酒,它就像雪山上流下的雪水,流过幽门峡谷,流到小肠草原,然后吸收入血。酒精最开始会让大脑兴奋,只要半小时或许更短,你就会变得眼红、头晕、情绪愉悦、侃侃而谈。即使天生沉默的同学喝一会儿也会变得开朗起来。不过如果喝的酒度数较高,那喝多了酒精会转为抑制大脑活动,让人头晕目眩走不稳,外带反应迟钝。最后,当大脑被高度抑制的时候,人们就或者行为失常,或者干脆昏睡过去。

  所以,友情提醒,如果这天你有特别的话要说,切记在喝醉前把想说的话说完!

  千杯不醉,时间是关键

  吸收和代谢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且具个体差异性。90%酒精可在0.5-3小时被吸收入血,吸收酒精的90%会在肝脏代谢。健康肝脏1小时能分解13.6克,初次接触酒精或有肝病的肝脏代谢速度较慢。 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到,每小时我们能分解335毫升啤酒(5°)、129毫升红酒(13°)、37毫升白酒(45°)。代谢需要的时间是,一瓶啤酒(600毫升)1.8小时,一瓶红酒(750毫升)5.8小时,而一瓶白酒(500毫升)要13.5小时。

  所以,让你不那么快就醉倒的第二个方法:少给肝脏一些负担,慢慢喝。

  离别不止伤感,还伤胃

  虽说散伙饭上酒是少不了的,但酒精对胃肠道的损伤很大,最常见的是急性出血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由胃上皮细胞靠近胃腔一侧的细胞膜紧密连接构成,阻挡胃腔内的胃酸侵犯粘膜内组织(注意,这是粘膜不是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是盖在它上面的那层东西)。酒精具有亲酯性和溶脂性,可以直接破坏细胞膜。高浓度的酒精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加上胃酸的腐蚀,最终造成胃粘膜糜烂、出血。

  所以,不要因为“感情深”,就“一口闷”,也别上桌就开喝。先吃着开胃菜聊聊天,制造下气氛,然后再小酌几杯。这样的散伙饭虽然不够浓烈,却足够温馨,经得起回味。

  喝酒太多还是要小心胰腺炎

  媒体常常以暴饮暴食易引发急性胰腺炎做威胁,告诫大家不可以吃太多、吃太油、喝太多酒。确实,约5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前曾有过暴饮暴食、进食油腻、大量饮酒等情况,但这些都是诱因。有病因没诱因,也会发病。但没病因,偶尔出现一两次诱因,并不会引发急性胰腺炎。(但是,这些诱因也都是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长期如此的话,诱因可能会制造出病因引发急性胰腺炎。)

  胰腺分泌的胰液是重要的消化液。胰液中比较特殊的是胰蛋白酶,它先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在小肠被激活后才发挥作用。当胰腺导管梗阻、痉挛,导致胰液聚积、导管内压力增高,胰小管和腺泡破裂,胰蛋白酶原就会被组织液激活而出现自身消化,这就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50%是胆道疾病,且一般是中老年人;12%是高脂血症,(多数患者喜食油腻);8%是酒精作用,主要是慢性酒精中毒,也有少数急性酒精中毒;5%是手术或创伤。还有20%是特发性的,找不到明确病因。

  从统计来看,21岁-30岁年龄段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仅占8.7%,且死亡率仅为2%,低于平均的5%,其他关于急性酒精中毒救治的文章,胰腺炎出镜亦不多。但是,急性胰腺炎依然是急性酒精中毒的严重并发症。所以毕业季时饮酒还是要控制一下的。

  比胰腺炎更要命的是酒后意外

  比起胰腺炎,酒醉后外伤其实更常见。酒醉后运动功能失调可能让自己摔伤。酒精削弱大脑的理智,打架斗殴等流血事件也更容易发生。如果伤到头部与内脏,造成颅内出血和脏器破裂,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酒醉后的呕吐也可能让人丧命。洒后仰卧入睡,如果发生呕吐,酒醉的人不能及时起身吐出呕吐物,会将呕吐物吸入气管阻塞气道造成窒息。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15秒即可引起昏迷,8-10分钟脑组织就会不可逆的损伤。

  当有人发生窒息时,你除了马上打120外,及时抢救也是他活下来的关键。马上把他翻身到头朝下的位置,然后拍背帮助他咳出误吸的呕吐物。拍背时手要撮成船的样子,利用震动的传导,更利于呼吸道的异物咳出。当他喝醉睡着时,如果是仰卧或俯卧,要将他的头偏向一侧;若是俯卧的话,要把头垂出沙发、床的边沿,这样如果发生呕吐的话可以顺利流出口外,有效避免吸入呕吐物造成的窒息。

  如果有人喝得特别high,酒精浓度高到抑制了生命中枢,那他会不吵不闹,安静地趴/躺在角落,你以为他睡着了,实际上他的呼吸、心跳被抑制,已经昏迷。等散伙饭结束,才发现他不仅叫不醒,并且全身冰冷、嘴唇微紫、呼吸浅慢。如果遇到这种危险情况,请立刻打120或者马上送到最近的医院。 等救护车时,可以考虑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