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谣言大起底03期
9月27日
不少男性认为固精可以强身,但医学界发现,男性若未适时射精,容易患摄护腺结石,造成腰痛、解尿不顺等困扰。至于多久射精一次才适当?有一套简易公式表(九九射精表):年龄(第一位数)X9,例如60多岁者6x9=54,为每5周做4次,70多岁者7x9=63,每6周做3次。
医学界没有关于“未适时射精容易患前列腺结石”的结论。大家更是没有必要依据“九九射精表”来行事。性爱一事,只需量力而为即可,如果有太多的顾虑而影响情趣,反而得不偿失。
谣言中提到的“摄护腺”颇为唬人,乍一看还以为是什么没听说过的概念。其实,“攝護腺”是台湾地区对前列腺的称呼,通常以繁体字表达。在惯用简体字的大陆并无如此说法。但凡稍微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用“摄护腺”来称呼这个令男人们欲言又止的小腺体,要么如大陆人那样称其为“前列腺”,或者如台湾人那样称“攝護腺”。“摄护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词真令人啼笑皆非,可见造谣者对人体的解剖结构缺乏基本的认识,其言论自然也缺乏说服力。
前列腺是一个栗子状的腺体,位于男性膀胱的下方,其内有尿道穿过。前列腺的结石通常是由钙质沉积而成,一般是由前列腺结晶(Corpora amylacea)逐渐钙化增大所产生,和精液或前列腺液的积聚没有关系。 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医学界从未对前列腺结石的原因有所定论,“男性若未适时射精,容易患摄护腺结石”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没有证据支持的。
对于前列腺结石,大家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很多老年男性都有结石的问题,这就好像老爷爷额头上的皱纹和老年斑一样,是老化的表现。大多数前列腺结石的病人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也有一些病人抱怨有尿频、尿急,小腹和下腰疼痛的情况,但这往往和病人年龄增大,合并有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等其他情况有关。
虽说多做爱未必能预防前列腺结石,但是适当性爱毋庸置疑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对于健康的男性来说,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每2~3天一次性行为是合适的。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每天都做也不会对健康造成什么损害。性爱一事,只需量力而为即可,如果有太多的顾虑而影响情趣,显得颇为得不偿失。
宿便会阻碍营养吸收,也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及弹性。宿便胀气发酵后,会经由血液致病。宿便会不知不觉让身材变形。清除宿便迫在眉睫。
宿便不是医学上的概念。如果不是你强行憋着,人体是不可能积存很多粪便的。要想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注意经常食用一些粗粮、以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多饮水。极端的采用泻药来排便,是很危险的事,不建议大家使用。
错误认识一:宿便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 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要知道,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这条微博的作者大概天真地认为食物经过胃,在小肠里就都是粪便样的物质,所以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认识二:粪便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 这样的说法就更搞笑了。如果说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么随着食物进入肠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搞出所谓的酸毒症。
错误认识三: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会让身材变形。 这是在为身材不满意找理由吗?粪便并非如铁一样坚硬,而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粪便碰到了脊柱,也会被脊柱给弄变形了,怎么可能压迫脊柱!反过来想,如果脊柱连粪便这样的柔软物质都能使之变形,那睡在席梦思上的人一晚上都要变成罗锅了。腹部肥胖是粪便堆积在腹部所致,更是无稽之谈。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肠被撑起来的形状,那叫做胃肠型,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而中年男性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宣传宿便危害的人往往危言耸听,臆想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说法,而对可能的真实的危害却视而不见。
味精是化学工业品,吃多了有多种害处。鸡精和蘑菇精更天然,比味精更好。
首先,鸡精等肉味香精中也含有大量的味精;其次,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是能够产生“鲜味”的谷氨酸盐的一种。谷氨酸盐还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在国际权威机构JECFA和美国、欧盟的监管体系里,味精的安全性都不用考虑,在食品中的使用也无限制。
什么是谷氨酸钠
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钠,比如酱油是水解蛋白质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有些水解的蛋白质,比如水解蛋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甚至高达5%以上。还有一些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钠,比如葡萄汁、番茄酱、豌豆,都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谷氨酸钠。这样的浓度,比起产生“鲜味”所需的最低浓度要高多了。当今市场上的味精是高度纯化的发酵产物,我国国家标准要求谷氨酸钠含量至少在80%以上,而高纯度味精则要求99%以上。
味精吃多了好不好?
针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没有发现过它能产生危害。只有个别动物实验发现在“大剂量”下,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有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不过所需要的大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也没有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味精没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限制”。美国FDA的一份报告认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对味精有所反应”,但是针对整体上的味精,他们赞同JECFA的结论。
鸡精味精仅味道有差别
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只是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鸡精中除了味精之外,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产生鲜味。跟味精混合之后,所得的鲜味会大大超过二者单独的鲜味之和。这就是所谓的“协同作用”。严格说来,还应该有一些来自于鸡的成分比如鸡肉粉、鸡油等等,来产生鸡的味道。但是,由于来自于鸡的成分比较贵,为了降低成本,厂家可能完全不用鸡的成分。所以说,你买的鸡精中是否含有来自于鸡的成分,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消费者基本上不可能从产品来进行判断。
味精的成分单一,在食物中主要增加“鲜”味。鸡精、蘑菇精等复合调味料的的成分复杂,一般而言,“香”味更浓郁一些。不管是那种精,只要它能产生“鲜味”,就都含有味精。只不过经过仔细的配方,复合香精产生鲜味的效率更高,也可以满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新科妈妈坐月子期间禁忌多,不能用力、不能做家务,要卧床休息,否则会患上子宫脱垂。
产后应当尽早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屏气用力增加腹压的动作。常期卧床不但不利于产后恢复,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还有可能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新妈妈在产褥期需要得到呵护是没错,但月子绝不是“坐”出来的。在充分休息恢复身体的同时,应当鼓励妈妈及时下床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身体精力充沛,更可促进产后恢复。
子宫脱垂,可能会有
支持盆腔器官的组织如果薄弱或受损,会使这些器官脱离正常位置,甚至脱出体外,这就是所谓的盆腔器官脱垂,比如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直肠脱垂等。一般情况下,衰老是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许多其他潜在因素,包括肌张力下降、绝经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多次经阴道分娩、肥胖、有家族遗传倾向(结缔组织疾病)、骨盆外伤或既往手术史、反复负重,长期便秘,咳嗽等疾病。
老人常说,坐月子期间不能用力,否则会患上子宫脱垂。大概是因为旧时妇女大多都有多次阴道分娩的经历。多次分娩加之助产技术的落后,容易造成支持子宫和宫颈的韧带发生损伤,对子宫的支持固定力减弱。加上产后从事洗尿布、洗菜这类会使腹压增加的蹲式劳动,更容易使子宫被推离正常位置,发生子宫脱垂。
现今我国女性大多只生一胎,助产术也发生了巨大进步,由于分娩时损伤导致的脏器脱垂已经大大减少。只要在产褥期避免搬运重物等需要屏气用力的重体力劳动,适当的活动不但不会造成子宫脱垂,反而有利于子宫位置的恢复。相反,如果产妇遵照旧习俗,“坐月子”时一直卧床,会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
长期卧床,增加子宫脱垂风险
许多人认为产妇体质虚弱,需静养,让她们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实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因为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阴切口的疼痛等影响,产妇容易并发慢性尿潴留。这时如果长期卧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会向后推挤子宫。再加上分娩结束后一段时间,子宫尚未恢复正常的前倾位,因此便更容易处于后位。这时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当腹压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时,子宫会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产后长期卧床,还会使得肠蠕动减弱。一些月子习俗常常使得产妇的饮食里缺乏纤维素。这些都容易造成产妇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的动作会导致腹压的升高,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
更大的风险,可能危及生命
产妇在怀孕和产后的一段时间里,血液都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较长时间不活动甚至长期卧床,血液很容易在下肢静脉等血流缓慢处凝集,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出现下肢浮肿、疼痛的症状。如果下肢静脉血栓发生脱落,随血流运动回到心脏,可能会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尽早下床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程度的活动是合适的?
产后活动应当循序渐进,早期下床慢步行走即可,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一般情况下,产后6-12小时就可起床轻微活动,产后第二天便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并练习产后体操,有利于体力恢复,同时预防便秘和尿潴留。行会阴侧切或者剖宫产的产妇可以适当推迟活动时间。等到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该练习产后体操。常用的动作有“桥”式运动、骨盆倾斜运动、伸展运动、收腹运动等,具体的操作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李开复罹患癌症并公诸于众,让人慨叹不已。人到中年健康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健康包括心态、精神、身体以及人际关系。精神枷锁也是癌症的一个诱因,过于压抑的年代易患癌症!
“压力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癌症”是目前医学界的主流观点。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过声明,目前未发现单纯精神压力导致癌症的确切证据。当然,精神压力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与癌症相关。
“癌症和压力”这对理不清剪还乱的关系已经困扰了研究者和病人们很多年。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过声明,目前没有发现单纯精神压力导致癌症的确切证据,能更好应对压力的人在接受癌症治疗时生活质量更好,但也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他们活得更长。 当然,精神压力还是可以导致其他一些疾病的,而且精神压力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与癌症相关。
另外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也做过一些研究,得出的数据并不支持心理压力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有关联性,阴性结果不在少数,尽管还存在一些特例性的差异,但是至少可以说明压力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
最近还有一项关于压力可能促进癌症转移的研究。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当处于压力条件下时,机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都可表达一种名为ATF3的基因,这一基因作为疾病传播的“主控开关”可以促使癌症的转移。
对300名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免疫细胞中存在ATF3基因表达的患者,疾病进展情况更为严重。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ATF3基因可被激活的小鼠相比,缺少ATF3基因的小鼠乳腺癌肺部转移的情况较为少见。研究者们认为,通常情况下,当正常或良性细胞受到不可逆的损伤时会主动自杀。但癌细胞却用某种方式欺骗了免疫系统,使得被募集至肿瘤部位的免疫细胞没有进行清除行动,而开始表达ATF3基因。
虽然具体的机制尚未明确,但是这一基因促使免疫细胞的行为变得不合常规,从而使癌症得以逃过免疫系统的攻击围剿,向身体的其他区域扩散。关于这方面目前还有很多没有弄清楚的事情,但这个基因的存在一定是有其原因的。如果研究进一步被确认,那么基因ATF3或可成抗肿瘤转移新标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