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健康谣言大起底06期

10月18日

牙刷用3周比马桶水脏79倍。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很多人都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及时刷牙,觉得这样就能把好第一道关。牙刷并非你想的那么干净。使用了3周的牙刷,细菌数量高达百万,超过9杯抹布水的细菌量,以及29个一元硬币的细菌量,是马桶水细菌含量的80 倍!

牙刷上确实可能会有许多的微生物,但目前的临床证据并不认为这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胁。

牙刷上的真相

  我们的口腔里本来就有着上百种的微生物。刷牙的时候,确实可能会有部分细菌转移到牙刷上。不用的时候,环境中的细菌也可能会降临到牙刷上。要说牙刷上有多少细菌,不同的人、不同的存放环境,差别可是大了去了。有的研究报道说牙刷上活着的微生物的总数在0到1亿个之间,有的研究结果则是1万到100万。可见不同情况下的差别是很大的。

牙刷上有细菌的说法并没有错。也有厂商研发用于牙刷消毒的产品以及抗菌牙刷。不过,目前的临床证据并不能说明牙刷上的微生物会对口腔健康、人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暴露在充满潜在威胁的微生物环境中。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拥有抵抗这些威胁的机制。所以,人们并不是一接触到致病的微生物就一定会生病。

  不过,尽量保持牙刷的清洁卫生当然是更好:

  1.不要和别的人共用牙刷。共用牙刷的人之间会带来体液和微生物的交换,使得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这样的行为对于免疫低下的人、处于感染疾病期的人,尤其要注意。

  2.刷完牙以后,要将牙刷上的牙膏、污垢彻底的洗干净。用完以后的牙刷头也尽量朝上放。保持干爽有助于减少细菌。多支牙刷应该分开放,避免交叉感染。

  3.避免将牙刷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在密闭的容器里,牙刷很难保持干燥。而相比干燥的环境,潮湿的环境更利于微生物快速繁殖。

  以上是针对一般情况。如果是免疫力较低的人,比如服用免疫抑制剂、接受放化疗的病人,这些致病微生物可能造成的再次感染就会是很严重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人,需要格外注意牙刷的清洁,可以使用合格的牙刷消毒产品,并且要经常更换牙刷。

“3个月换一次牙刷”是怎么回事?

  关于牙刷,还有一个说法常常被人提及:“3个月就要换一次”。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牙刷毛会卷曲、破损,这样的旧牙刷的清洁能力就变差了,不能很好的保障牙齿的健康和卫生。而3个月的时间期限,则是依据大多数人的牙刷损毁情况得出的。

  这个说法早期是有一定的依据。1986年发表在《临床牙周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研究了“旧牙刷清除牙菌斑是否不给力”这个问题。一组志愿者连续10周不更换牙刷;另一组志愿者每2周就换一次牙刷。10周后,研究者比较他们的牙龈状况和牙菌斑的数量。结果发现,第一组志愿者牙齿上的牙菌斑数量明显多于后一组志愿者的。两组的牙龈状况倒是没有什么差别。看起来,好像用旧了的牙刷确实在清除牙菌斑方面逊色一些。实验还显示,人和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有的人的牙刷才用2周就惨不忍睹了;有的用10周下来外观还不错。

  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发现了让人惊讶的后续研究。1996年,另一篇同样发表在《临床牙周病学杂志》上的文章再次讨论了这个问题。这一回,研究者的实验方案与前次稍有不同。他们将同一个实验对象使用同一个牙刷在不同阶段的牙菌斑情况进行对比。实验进行了9周,每3周为一个阶段。随着牙刷磨损情况的加剧,牙菌斑的数量反而是降低的。同样,对于不同的人,相同时间后牙刷的磨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即使根据牙刷磨损情况,将志愿者分成“严重”和“轻微”两个组,组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清除牙菌斑的能力差异。各项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旧牙刷在有效控制牙菌斑的生成方面并不是逊色。

  类似的结论在2000年、2002年的两项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尽管实验方案不同,但这两项研究都考察了使用3个月的牙刷与新牙刷的清除牙菌斑的效果。结论同样是“没有显著的差别”。而2006年发表在《牙科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则是将小朋友(7、8岁)作为考察的对象。研究者同样发现,在清除牙菌斑方面,使用了14周的牙刷和新牙刷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吃完火锅衣服上味道越浓,留得时间越久,锅底的添加剂就越多。这种添加剂吃多了会致癌。

如果“一滴香”说的是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那么其中确实可能含有一些苯并芘、杂环胺之类的有害物质,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但这些物质在日常烹饪中都会产生,少量进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谓“一滴香”指的是一些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它们其实和烹调食物中的香气成分是很类似的。生产这些物质所用的原料都是常规的食品成分,不过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副反应”,产生苯并芘、杂环胺之类的有害物质,这应该是对其安全性主要的担忧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无害化并不算难。 实际如何则要看监管情况。另外一个问题是使用了这些添加剂的产品可能存在商业欺诈的问题。

  由于成分和食物中本身的香味物质类似,所以实际很难通过残留味道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有额外的添加。而且应该说气味浓郁与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指标,实在很难成为判断的标准。

家住渝北区的28岁的周敏是位香水达人,她爱收集香水,也喜欢根据衣服和场合喷洒不同的香水。但结婚三年,她一直没有怀上宝宝。近日去医院检查后才知,不孕原因很可能是她长期喷洒香水。专家提醒,香水中含有麝香成分,长期使用很可能引发不孕。

几十年间人们不断监测评估着人造麝香的安全性,评估中没有发现麝香有影响妊娠的作用。更何况,并非所有香水都含有麝香,即使有也是人造麝香。

麝香是什么?

  天然的麝香其实是哺乳纲麝科动物(如林麝、马麝、原麝)的分泌物,取自成熟雄性个体位于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麝香是这些动物用来吸引异性的工具,而古中国和古印度人则收集它们用做药物,几乎拿它当做了一种万能药,逮啥治啥。麝香传入欧洲后主要用作香料。

  收集麝香需要杀死动物,且产量很低,这不但导致麝香贵过黄金的高价,更重要的是大大威胁到了麝科动物的生存。1906年,人类首次在天然麝香的成分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分离出了麝香的主要成分并命名为麝香酮(muscone,3-甲环十五烷酮)。虽然到19世纪晚期,动物麝香还在大量使用,但在那之后,天然麝香就开始渐渐为人工合成的麝香所替代。到如今,麝香几乎都是人工合成的了。

麝香与妊娠的有关实验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的张崇理针对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酮做了一些实验[1]。他每天为已经成功交配的雌性小鼠皮下注射20毫克麝香酮或相同体积的对照组溶剂,发现麝香酮会使小鼠怀孕的比例从对照组的63%-83%下降到麝香酮组的17%-40%,而孕酮可以阻止麝香酮的这种抗妊娠效果。据此研究人员推测麝香酮有可能是通过抑制孕激素水平达到抗妊娠效果的。不过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是成分为3-甲环十五烯酮的人造麝香酮,与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3-甲环十五烷酮略有不同;而科学家们随后使用人工合成的3-甲环十五烷酮进行相同的实验,发现3-甲环十五烷酮并不具备这种抗妊娠作用。这样的实验结果依旧无法确定天然麝香是否具备抗妊娠作用。

  之后的1987年,日本的一个科研小组也对麝香的药理性质进行了研究[2]。这一次科学家们用不同浓度的天然麝香溶液对离体的子宫平滑肌进行了浸泡实验,结果发现当麝香溶液的浓度为0.1毫克/毫升时,确实促进了平滑肌的收缩,但当溶液浓度上升到1毫克/毫升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会被抑制。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脱离浓度而单纯谈麝香对子宫的作用可能很难预测结果。

  从为数不多的麝香对妊娠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结构的麝香酮对动物妊娠的作用可能相差很大,而天然麝香对子宫收缩的作用随浓度不同也可能有很大差异。最重要的是,麝香无论是作为化妆品原料还是作为宫斗武器时都主要是通过嗅闻起作用的,而以上研究中则是通过皮下注射和直接将肌肉组织浸泡在麝香溶液中发挥作用的,这种给药方式上的巨大差别可能会造成吸收剂量和用药结果的显著差异。

  以上的研究只能说是一种研究方向上的试探和提示。目前没有足够的依据说明使用麝香会致人流产。

香水中使用的是人造麝香

  目前在各类化妆品、香水中使用的基本都是人造麝香了。在人造麝香被广泛使用的几十年里,人们不断监测评估着人造麝香的安全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工艺,评估中没有发现麝香有影响妊娠的作用,也没有麝香造成流产的报告。

眼下,很多小孩容易得这种病,主要原因是小孩最喜欢喝饮料。小孩从小到大光喝饮料不喝水,大量饮料中的甜味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人体排泄不掉,这些垃圾堆积在骨头中,会慢慢从骨头往外渗出,最后堆积到各个关节部位,这就是长骨瘤……还有,七八岁小孩得白血病,原因是大肠功能失调,饮料中甜味素会随着大肠吸收到肾脏,由肾脏送到骨髓造血,大量甜味素进入人体很难降解,它会随着水分通过肾脏进入骨髓,像塑料袋一样堆积在里面。 

流言中存在大量科学性错误并且很多说法自相矛盾,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喝饮料会导致儿童白血病。导致白血病的诱因在医学界至今未明,普遍认为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相关。

  白血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尽管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但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方面,仍然认为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肾脏功能:

  ① 排泄体内代谢物和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

  ② 通过尿的形成从而维持水的平衡。

  ③ 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④ 调节血压。

  ⑤ 促进红细胞生成:肾脏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促进原始红细

  胞的分化与成熟,促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利用,加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成,促进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到血液中。

  ⑥ 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造血的有造血器官,造血器官是指生成血细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及脾脏。其中骨髓、胸腺、淋巴结及脾脏又称淋巴器官。人处于不同的时期,造血的器官也不同。肾脏并不是造血器官。

  大肠功能失调造成白血病?

  肠胃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有:1.饮食因素。2.心理因素。3.胃肠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急性胃肠炎、便秘等等。

  胃肠功能紊乱的危害有:

  1.肠粘膜的病变:反复的腹泻刺激肠粘膜可以引起肠粘膜的病变,如转变为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恶变。

  2.抗病能力衰退:经常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传染的抗病能力衰退。

  3.影响生活质量:胃肠作用紊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因腹痛腹泻频繁而不敢或者是无法正常上班

  4.造成营养不良:它可以造成营养吸收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

  而白血病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方面,仍然认为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有关,由此可见胃肠功能紊乱和白血病没有关系。

  甜味素,真是是很可怕的吗?

  甜味素于1965年被发现,197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作食品添加剂,甜味素以其无毒、低热、高甜、不致肥胖、不引起龋齿,不致心血管疾病等优点而被广为使用,并被收入美国药典22版及美国食品化学药典(1983)。但是过度食用的确有一定危害,在体内异常蓄积可能会引起脑损伤,智力发育低下及癫痫等,与白血病无关。

  饮料中的甜味素会在骨髓中堆积?

  甜味素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代谢成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而被吸收,不会积存于组织中。但对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使用,食用过量会在体内异常蓄积而引起脑损伤,智力发育低下及癫痫等。重申,甜味素不会进入组织,更不会造成白血病。

  甜味素不会进入组织。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通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的是继发性的。它的特征有: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而肝、脾、淋巴结不肿大(以青少年居多,男多于女)。

  而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还有许多因素如食物的矿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药物变异、遗传素质等可能是致病的辅因。所以障碍性贫血虽然同属血液病,但不是白血病,也不是食用甜味素引起的。

  骨瘤的诱因是什么?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在本质上是属于基因病,发病因素也有好几个,但是前面关于甜味素的介绍讲过了,除了可能引起脑损伤之类以外,白血病或骨瘤都跟饮料无关。当然少喝饮料也是应该的,即使不会患上白血病,也可能因热量高或者含有激素、防腐剂等造成肥胖等危害。

  饮料中的防腐剂的危害?

  首先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谈到防腐剂,人们往往认为有害,其实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我国防腐剂使用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应符合以下标准:

  1.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

  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

  3.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

  4.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

  5.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

  然而食品防腐剂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麻烦。在我国,食品生产中使用的防腐剂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合成的,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防腐剂甚至含有微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可能中毒,也会因过量摄入而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所以在安全使用范围内,防腐剂不会影响到骨骼,不会长所谓的骨瘤,但不可过量使用。

到处各种专家在说,鸡蛋每天最多消化两个,一周最好不超过四个,否则易得高胆固醇血症。

这其实是对一个有特定条件的饮食建议的曲解。虽然每天2个鸡蛋就会超过胆固醇摄入的推荐量,但并不意味着就会导致高胆固醇醇血症,对于血脂、胆固醇等指标正常的人群,多吃点鸡蛋也没有什么问题。

  鸡蛋中的营养成分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还有各种微量营养成分,对健康大有裨益。但蛋黄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比较多的胆固醇。其中,脂肪占总重量的10%,并且有接近30%的都是饱和脂肪。作为高热量食物成分,脂肪对于控制体重不是很有利。过多摄入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一般推荐,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不要超过300毫克。以前的测量数据是一个鸡蛋大致就能贡献二百多毫克胆固醇。美国农业部最近公布了最新的检测结果,说这几年来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了14%,也就是大约180毫克。即便如此,吃两个鸡蛋摄入的胆固醇就已经过量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吃太多鸡蛋不利健康”的原因。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食用适当量的鸡蛋——比如每天一个,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一天吃一个鸡蛋”说法的来历。

  均衡食谱最重要

  实际上,鸡蛋有益的方面还是主要的。它的优质蛋白、各种微量成分,并不存在“多了不能吸收”的问题。对于血脂、胆固醇等指标正常的人群,多吃点鸡蛋也没有什么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鸡蛋的营养优质,它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如果食谱中已经有了很多鸡蛋所富含的“优质成分”,那么鸡蛋的“不足”就值得重视,减少鸡蛋的食用量就有必要。反之,如果食谱中缺乏鸡蛋所提供的优质成分,而胆固醇、饱和脂肪之类的“受控成分”不多,那么多吃鸡蛋的好处就远远超过了可能的坏处。前者比如营养过剩的“富贵病”人,而后者诸如贫困地区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们。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