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该院急诊科成立于1986年,1990年前为医院急诊科建制,1990年医院急诊科经漯河市卫生局批准,并报经河南省卫生厅考核同意医院急诊科同时成为漯河市急救中心,负责全市的急危重症抢救。2008年经上级部门考核成为漯河市紧急救援中心,2013年经河南省卫生厅考核批准成为“河南省卫生应急紧急救援第12分队”,参与全省跨区域卫生救援任务。2015年经相关部门考核与该院心内科共同成为“中国急性心肌梗塞救治项目合作单位”及中国医师协会中毒联盟合作单位。是该院“胸痛中心”、以及“中国脑卒中筛查成员单位”等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时承担了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和以及周边地区及基层进修、实习等教学培训任务。是豫中南重要的急诊急救中心。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及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5人及主管护师7人,以及住院医师、护师、120专职司机等共50余人。急救范围覆盖驻马店市、周口市、许昌市及平顶山市部分地区,辐射直径约100公里,覆盖人口约1000万。
急救中心现设有120急救站、急诊科、急诊急救实训室三个部分。
120急救站:现由120调度室、院前急救物品仓库、司机班以及院前医护四部分组成,是目前是全市唯一经省卫计委考核评定的A级急救站。保证24小时急诊绿色通道,现配备设备、功能齐全、拥有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完善的院前抢救设施救护车12辆,与120联网的通信系统,确保24小时及时出诊。
急诊科:现由急诊分诊检诊区、急诊接诊区、急诊抢救区、急诊留观区、急诊住院病区、以及急诊EICU等六部分组成。设有内、外、妇、儿急诊诊室,急诊抢救室,急诊清创缝合间,拥有同时容纳50人的输液大厅,15张急诊留观床、15张住院病区以及7张床位的EICU。全科配有全套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临时起搏器、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测仪、血液灌流机、CRRT机、快速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低温治疗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电动洗胃机、输液泵、微量泵、等先进抢救设备仪器,并具备完整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加强监护治疗”现代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
诊治对象:内、外、妇、儿等各科急症患者以及各种发热病人;各类感染及重症感染;各种休克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各种危象;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严重心率失常的病人;哮喘、窒息、溺水、中暑、触电;急性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各型呼吸衰竭及ARDS病人;心肺脑复苏病人;各类急性中毒病人;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严重脓毒症;急性脑血管疾病及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各种急性外伤等。
二、特色优势:
1、急诊血液净化技术:
该院急诊科是河南省最早开展急诊血液净化技术的单位,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较早由急诊自行实施血液净化技术单位。2004年开始开展血液灌流技术(HP),2006年开展CRRT技术,2008年开展了血浆置换技术。在血液净化技术支撑下,在针对各类急性中毒、恶性心力衰竭、严重脓毒症、SIRS/MODS/MOF、复苏后综合征、严重电解质及内环境紊乱等急危重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急性中毒抢救治疗
自2004年以来,急诊科将急性中毒作为重点,将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作为科室诊治重点,经过血液净化技术、长托宁技术以及多脏器支持技术等,形成了急诊电动洗胃,特效解毒剂应用,血液灌流,各种重要脏器保护等一整套的治疗方案,将重症AOPP死亡率从上个世纪的34%降到1%以下,走在国内同行前列。2006年,科室开始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研究,经过近10年努力,死亡率从90%以上降到50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在其他中毒如磷化锌类、毒鼠强类、以及其他化学、药物中毒等的救治形成了急诊亚专科特色。
3、严重脓毒症救治
SEPSIS是急危重病中最为复杂、死亡率最高、抢救难度最大、成功率最低的综合症,其救治早期达标是目前急危重症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科室充分利用呼吸支持、血液净化内环境支持、有创与无创心电监护先进监护抢救设备,快速器官功能及内环境检测技术等的基础上,充分应用集束化治疗措施。目前已经达到周边地区领先水平。
4、其他
在科室先进的设备和抢救设施的支撑下,科室目前在难治性(恶性)心力衰竭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急性肾衰所致急性肺水肿、癫痫持续状态、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肝衰竭、STEMI、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急危重重症抢救治疗也取得较好成果。目前科室与心内科联合对STEMI早期PCI技术、与血管外科、心胸外科、呼吸科等联合开展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的急诊急救,也将为降低该类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作出努力和贡献。
四、科研教学
该院作为漯河医专直属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河南大学教学医院,每年承担了医专急诊医学教学任务;承担了急诊实习及进修教学任务。承担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急诊教学任务;
近十年来,急救中心先后公开发表专业论著70余篇;出版专著6部、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先后获省级教学改革研究一等奖1项、地厅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