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内科

新华医院
科室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心(原急诊科)成立于1985年,目前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急诊抢救中心。科室自1985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并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工作中,以其一流的设施、科学合理的流程,特变是拥有一批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医务人员,吸引了广大的病员,急诊量常年位居上海市首位。2007年9月下旬,急救中心整体迁入新竣工的急诊综合大楼,建立了急救、创伤、ICU一体化的运作和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扩大了优势和特色,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急救中心现有专门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61名,包括正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1人,同时拥有140余名人员编制的急诊护理队伍。近年来涌现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交通大学文明班组”,“交通大学共青团号”,“新华医院优秀青年教师”,“新华医院优秀住院总医师”,“交通大学医学院三八红旗集体”,“交通大学医学院三八红旗手”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多名医护人员被选派赴美国,日本,以色列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
  新华医院急救中心为国家首批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学会委员、上海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急救》编委和《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急救中心由抢救室、急诊室、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急诊病房、高压氧舱、输液室等多个部门组成,抢救室有床位19张、EICU床位34张,急诊病房16张,拥有众多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如中央心电监护、床边多功能监护仪、双向波除颤仪、心肺复苏机、呼吸机、血液净化仪、洗胃机、多功能抢救床、纤维支气管镜、降温毯等。急救中心医师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紧急纤支镜操作、深静脉置管、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等危重病急救技术。急救中心注重急诊患者全程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强调在第一时间为急诊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急救中心搬迁至新急诊综合大楼后,建立了急救、ICU一体化的运作管理模式,开通急救专号,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原有儿科急救模式,扩大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范围,社会效益明显提升。急诊室设有心血管急症专病诊室,抢救室开设了复苏室和创伤、胸痛诊治单元,开通了创伤及胸痛患者快速诊治的绿色通道,使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危重病的呼吸支持和CRRT(持续肾替代治疗)的规模处于本学科领先,技术应用日臻成熟。抢救室的扩大与ICU前移相互渗透,实现急救、ICU无缝链接,提高了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目前正在国内率先开展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院内院前联合抢救的研究。
  急救中心承担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临床医学系和全科医学系的急诊医学等教学任务,新华医院住院医生和杨浦区三级以下医院的急救专业培训任务。2005年和2006年连续2年举办上海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急诊理论与技能新进展”学习班,2007年开始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急诊高级技能与模拟实训”。连续8年举办《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与进展》和连续4年《危重病急救医学进展》全国学习班。率先在上海市开展急诊专科医师的模拟急救技能培训研究,提高了急诊专科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对非急诊专科医师进行的急诊岗前培训走在全国前列,并将其制度化,提高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确保了医疗安全,收效显著。2005年起走进社区和军营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良好。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和参编过专著如《急诊医学》、《实用危重病综合治疗学》、《现代呼吸机治疗学——机械通气与危重病》等7部。在国内率先开展急诊管理、急诊医患沟通、急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急救中心管理方面党支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注重理念更新、强化文化建设、倡导团结进取,充分发挥工会及团员青年的作用,设立科室的“医疗风险基金”、“职工爱心互助基金”,开展了“手拉手战高温”等活动。采取目标、层次、全程、人本管理的方法,倡导岗位锻炼、激励岗位成才,鼓励医护人员撰写管理论文、参加公益活动,从而增强了责任意识,加强了团队建设,让患者满意。
  急救中心主要医疗特色
  1.急救、ICU一体化
  根据急诊医学的特点,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急救、ICU一体化的运作管理模式,开通急救专号,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急诊抢救室与ICU的医疗无缝链接,提高了抢救效率和成功率,成功救治严重心律平中毒、心跳骤停、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胰腺炎等危重患者。
  2.急诊、急救分诊医疗
  针对医院急诊患者多及急诊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改变原有的急诊预检模式,建立了急诊分诊制度,根据患者的轻重缓急分诊至不同的区域,急性重症患者到抢救室就诊,相对稳定患者到急诊室就诊,既保证了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又改善了就诊环境、缩短了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
  3. 抢救规模、设施与技能
  抢救室规模大、设备先进齐全,目前抢救室分为复苏室、胸痛单元、创伤单元、内科综合单元及神经急症单元,共有床位19张,配备了中央心电监护仪、有创及无创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及实施急诊手术所需等设备,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4. 急诊胸痛诊治单元
  胸痛单元及胸痛患者快速诊治的绿色通道的建立,使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高危胸痛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对多名因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的患者成功复苏,并协同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对极危重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
  5. 急诊创伤诊治单元
  创伤组的成立及创伤单元、创伤患者快速诊治的绿色通道的建立,对多发伤及多起群发伤进行了成功的救治,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6. 儿童急救绿色通道
  针对医院儿科的特色及特点,改变原有儿科急救模式,扩大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范围,与儿科医师共同成功抢救了多名溺水、外伤、呼吸心跳骤停的患儿。
  7、神经急症诊治单元
  针对脑卒中这一急诊常见疾病,神经急症单元积极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的快速溶栓治疗。
  8. 心力衰竭专病诊室
  基于多年对心力衰竭这一急诊常见疾病的研究,制定了完善的心力衰竭诊治流程,开设了急诊心力衰竭专病诊室,使急诊心力衰竭患者得到及时规范化治疗。
  9.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
  EICU共有床位34张,与抢救室相对应分为重症综合单元、心血管及神经重症单元、创伤单元及特需单元,监护室设备先进,技术精良,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了呼吸支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气管插管、紧急支气管镜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等危重病急救技术,危重病的呼吸支持、CRRT规模处于本学科领先,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10. 急诊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危重病的CRRT规模处于本学科领先,技术应用日臻成熟。2007年100多人次在急诊中心接受了CRRT治疗,多名重症胰腺炎、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患者得到成功救治。
  11. 国内最先进的高压氧舱
  高压氧舱是急救中心部门之一,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压氧舱。高压氧是各种中毒、突发性耳聋、溺水及电击伤、麻醉意外等引起的脑缺氧、新生儿窒息及脑瘫等多种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