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指的是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脑膜炎.由于此类感染主要波及蛛网膜下腔,所以脑、脊髓、脑神经以及脊神经均可受累,而且还常常伴有脑室壁及脉络丛的炎症.

好发于婴幼儿

有传染性["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 "呼吸道传播"]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可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其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的年龄.年长儿与成人的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症状一般较隐匿或不典型.
儿童时期化脑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起病时神志一般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谵妄、惊厥和昏迷.严重者在24小时内即出现惊厥、昏迷,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谵妄或昏迷、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如未及时治疗,颈强直加重头后仰、背肌僵硬甚至角弓反张.当有呼吸节律不整及异常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并伴瞳孔改变时,提示脑水肿严重已引起脑疝.疱疹多见于流脑后期,但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亦偶可发生.
婴幼儿期化脑起病急缓不一.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而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先以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开始,然后出现发热及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轻微咳嗽.继之嗜睡、头向后仰、感觉过敏、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有时用手打头、摇头.往往在发生惊厥后才引起家长注意和就诊.前囟饱满、布氏征阳性是重要体征,有时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临床表现显然不同.起病隐匿,常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较少见的宫内感染可表现为出生时即呈不可逆性休克或呼吸暂停,很快死亡.较常见的情况是出生时婴儿正常,数日后出现肌张力低下、少动、哭声微弱、吸吮力差、拒食、呕吐、黄疸、发绀、呼吸不规则等非特异性症状,发热或有或无,甚至体温不升.查体仅见前囟张力增高,而少有其他脑膜刺激征.前囟隆起亦出现较晚,极易误诊.唯有腰穿检查脑脊液才能确诊.

脓性脑膜炎的诊断:(1)血常规:外周血常规中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90%以上.但严重感染或不规则的治疗有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减少.(2)血培养: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疗者可得刚性结果;能帮助确定病原菌.(2)脑脊液:可见典型化脓性改变,其外观混浊或稀米汤样,压力增高.镜检白细胞甚多,可达数亿,其中定量常在150 mg/l以下.糖定量不但可协助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还能反映治疗效果.蛋白定性试验多为强阳性,定量在l g/l以上.将脑脊液离心沉淀,作涂片染色,常能查见病原菌,可作为早期选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1)正常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量很低,igm缺乏.化脓性脑膜炎患儿igm明显增高,如大于30 mg/l,基本可排除病毒感染.2)正常脑脊液乳酸平均值为159 mg/l,细菌性脑膜炎都超过200mg/l,而无菌性脑膜炎都高于250 mg/l.将脑脊液中乳酸值>350 mg/l定为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无假阳性与假阴性.乳酸不高常可排除化脓性脑膜炎.3)血、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每一例化脓性脑膜炎均应做血培养,以帮助寻找致病菌.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查找病原菌;脑脊液培养可补充涂片的不足,如疑为化脓性脑膜炎,不管是否混浊均应做细菌培养.(3)免疫球蛋白测定csf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均明显增高.(4)x线检查:可做鼻窦、颅骨或脊柱x线检查以寻找病灶.(5)头颅ct扫描mri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病变及其并发症.(6)早期诊断治疗: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根据病史、感染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神经局灶症状脑脊液检查相应改变,ct与mri异常表现,可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早期或经不规则的抗生素治疗后,白细胞不高,csf改变不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增高可以不明显,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常不易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等鉴别.csf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应及早做csf细菌培养和涂片染色检查以防误诊.(1)病毒性脑炎全身中毒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不重,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数(0一数百)×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抗体和病毒分离有助诊断.(2)结核性脑膜炎除婴儿外,一般起病较缓,常有结核接触史及其他部位结核病灶.ppd检查阳性有重要参考价值.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白细胞数<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涂片抗酸染色和结合菌培养可帮助确定诊断.

1、此病起病一般较急,脑脊液外观微毛或轻度浑浊,白细胞数每毫升十余个至数百个,早期多核细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应注意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殊表现,以助鉴别.某些病毒脑炎早期,尤其是肠道病毒感染,脑脊液细胞总数可明显增高,且以多核白细胞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脑脊液igm,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鉴别.
2、起病多较缓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适的前驱症状.也有急骤起病者,尤其是患粟粒性结核的婴儿.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有时因蛋白含量过高而呈黄色.白细胞数200~300×106/l,偶尔超过1000×106/l,单核细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显减低.蛋白增高达1~3g/l,脑脊液留膜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结核接触史,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结核病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在痰及胃液中寻找结核菌等以协助诊断.对高度怀疑而一时不易确诊的病人,应给予抗痨药物以观察治疗反应.
3、其临床表现、病程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起病缓慢症状更为隐匿,病程更长,病情可起伏加重.确诊靠脑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见到厚荚膜的发亮园形菌体,在沙氏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但一般脑脓肿起病较缓慢,有时有了发局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明显,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加,蛋白略高.当脑脓肿向喜气洋洋网膜下腔或脑室破裂时,可引起典型化脑.头颅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进一步确诊.
5、其病程较长,经过更隐伏,一般有颅高压征,且可有异常的局部神经体征,常缺乏感染表现.多依靠ct、核磁共振检查鉴别.
6、系急性感染及毒素所引起的一般脑部症状反应,多因脑水肿所致,而非病原体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故有别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临床特征为谵妄、抽搐、昏迷,可有脑膜刺激症状或脑性瘫痪.脑脊液仅压力增高,其他改变不明显.
7、mollaret氏脑膜炎 少见,以良性复发为其特征,详见肺炎球菌脑膜炎.

治疗首先应在维持血压、纠正休克基础上,根据年龄、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有效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在儿童与成人,三代头孢是治疗3种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其中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头孢呋肟)效果较好.对怀疑有利斯特菌脑膜炎的患者,加用氨苄青霉素,对青霉素严重过敏和先前已用过头孢菌素者,选择氯霉素较为合适.
2.对于新生儿,其致病菌可能为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和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首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也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但要警惕听力或前庭功能受到损害.
3.对于那些免疫功能受损、神经外科手术后脑室引流或严重颅脑外伤引发的脑膜炎病例,由于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的可能性很大,应使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定)和万古霉素.
4.上述药物一般均采用静脉给药途径,以期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时间一般为10~14天.无并发症者早期给予适当治疗,可在1至数天内清除脑脊液中的病原菌,有并发症者相应延长.
5.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于儿童患者应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3~5天,可以减少儿童的听力受损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6.对于暴发性感染的成人患者,如伴有颅内高压、严重菌血症及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也应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3~5天.
7.对于发病初期,有颅内压增高伴严重脑肿胀者,应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及速尿静脉推注.
8.出现痫性发作者应给予抗惊厥药物.
9.儿童应注意避免低钠血症和水中毒此乃导致脑水肿的诱因.

1、高热的护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后及时更衣,注意保暖.体温超过 38.5oc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高热惊厥,并记录降温效果.
2、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按患儿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地胀,防呕吐发生.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食欲.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儿每日热卡摄入量,及时给予适当调整.
3、日常生活护理: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臀部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等抗压力器材,预防褥疮的发生.注意患儿安全,躁动不安或惊厥时防坠床及舌咬伤.
4、病情观察及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囱门、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可能.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应注意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存在.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
(2)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如患儿在治疗中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前囟饱满、颅缝裂开、呕吐不止、频繁惊厥,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可作颅骨透照法、头颅ct扫描检查等,以期早确诊,及时处理.
(3)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做好氧气、吸引器、人工呼吸机、脱水剂、呼吸兴奋剂、硬脑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的准备.
(4)药物治疗的护理:了解各种用药的使用要求及副作用.如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青霉素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输完,防止破坏,影响疗效;高浓度的青霉素须避免渗出血管外,防组织坏死;注意观察氯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定期作血象检查;静脉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加重脑水肿;保护好血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的入水量.
5、心理护理: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治疗护理的目的与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解除患儿不适,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6、康复护理:对恢复期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指导家属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护理,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小儿预防:
1、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注意保暖,多见阳光,多吸新鲜空气,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并少与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以尽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这点对于减少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复发极为重要.
2、新生儿脑膜炎的预防则与围生期保健有关,应彻底治疗产妇感染.新生儿如果暴露在严重污染环境中,则应使用抗生素预防.
成人预防: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病邪的侵入.
2、预防各种传染病,流行期前做好预防接种.
3、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积极治疗.
4、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可服用预防药.如每天食用生大蒜2瓣~5瓣,连食1周;或以蒲公英、板蓝根、金银花各30克,煎服,连服5日;或利福平,每日20毫克/公斤,服用4天.
5、流行期间要加强预防宣传工作,少到公共场所,外出时要戴口罩,并用淡盐水漱口.
6、积极治疗邻近部位化脓性病灶,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颅底骨折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及合理的抗炎治疗,有助于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