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多发生在牧民当中

有传染性["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布病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在布病患者身上均可见到.病情轻重差异也较大,尤其近些年非典型病例颇不少见.1.潜伏期:一般情况下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之久.2.前躯期: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3.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但目前少见此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等.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黏.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这种痛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限局于大关节.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4.分期:布病分期始终悬而未决,从不同角度可将布病分为不同期,各有利弊.我国将布病分为急性期、慢性期.(1)急性期:1)发热: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约为38.5~40℃,—般在午后或傍晚开始至次日清晨逐渐下降.热程较长,平均为30~45天,以波浪型发热为特点,有时可为不规则热、弛张热或长期低热.患者高热时神志清醒,无特殊痛苦感.2)出汗:为常见症状,体温下降时出汗最显著,具有特殊算臭味.3)关节与肌肉痛:关节肿痛常呈游走性,关节腔有积液,多发生于—个或几个大关节.疼痛多呈锥刺样,影响活动,—般镇痛剂常不能缓解,为患者最痛苦的症状.部分病例有大腿两侧、臀部,及臂部肌肉的痉挛性疼痛.4)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神经痛,以腰骶神经根、肋间神经、坐骨神经多见.有时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见于半数病例,并有压痛.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般为单纯性淋巴结炎,有时化脓,从脓汁中可以分离到布氏杆菌.6)生殖系统病变:生殖系统损害极为多见,男性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前列腺炎,女性可发生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2)慢性期:多由急性期发展而来.症状有疲乏、低热、出汗、头痛、抑郁、失眠、烦躁和关节肌肉酸痛.骨关节损害常是慢性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大关节损害为主,表现为骨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炎等.重症患者运动受限,关节呈屈曲畸形、强直以及肌肉萎缩,也见有骨膜炎骨髓炎等病变.慢性布鲁氏菌病易使心、血管受累,尤以血管损害更为常见,如动脉炎静脉炎、血管内膜炎,心脏受累则表现有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诊断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急性期有波浪热、乏力、出汗、关节痛、神经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生殖系统症状;慢性期有低热、出汗、骨关节病变及试验室检查结果阳性,即可确定诊断.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密切联系者.2.临床表现:出现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3.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2以上)(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分离病原体:急性期病人未用抗生素之前取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慢性期阳性率较低.可取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3)血清学检查:1)凝集试验:常用平板凝集反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固相放射免疫试验有特异、敏感等优点.亦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等.血清学检查判定标准:①平板凝集反立0.02ml(++)以上者为阳性.②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为阳性.③抗人球蛋白试验1:20(++)以上为阳性.④补体结合试验1:10(++)以上阳性.4.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触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鉴别诊断:本病急性期应与风湿热、结核病、伤寒、败血症及早期黑热病等鉴别;慢性期应与各种原因的骨关节病和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概要:布鲁氏菌病严重可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期治疗应以抗菌治疗为主一般多采用抗菌素联合治疗,多疗程治疗.应慎重进行有脱敏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宜与抗生素药物合用.对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管理等预防措施.布鲁氏菌病的详细治疗:预防:1.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关于防治布病的宣传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人感染布病是来自于染疫的家畜,尤其是羊、生、猪等.主要传播因子是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②布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自愈和治愈的,增强信心.③宣传对象主要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④宣传教育应与畜牧业发展及脱贫致富结合起来.(2)免疫接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主张给人预防接种,我国是其中之一.人用菌苗系104m (b,abortus)冻干弱毒活菌苗,以皮上划痕进行接种,肌肉或静脉注射.低温避光条件下运输,在4℃下保存.免疫对象仅限于疫区内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接种面不宜过广,而且不宜年年复种,必要时可在第二年复种一次.对孕妇、泌乳期妇女、年老体衰者及有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不宜接种.104m苗也可采用滴鼻方式免疫.(3)检疫淘汰疫畜、隔离疫畜培养健康畜,以及畜群免疫接种等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2.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管理:出现布病患者应按传染病管理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间及程序进行报告,—般不应超过24小时.因布病人不传人,故对病人及接触者均不需隔离等处理.对患者所居住环境等也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对周围人群进行布病检疫,发现可疑者应及时处理;对引发布病的传染源必须追查,对患者家中及邻居饲养家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牲畜流产状况、患者接触牲畜历史,接触程度,食用乳肉或内脏情况等.对查出的可疑畜及乳肉制品等应及时有效处理.3.流行期措施:当出现布病暴发流行时应尽快采取紧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组建临时领导机构,包括当地人兽医的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及有关专业人员.尽快与上级有关行政和业务部门取得联系,并报告.迅速利用现有的通讯宣传设施等进行宣传教育.(2)对现患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对周围人群进行检疫.(3)对传染源进行调查和管理.一般采用专访及座谈,并对牲畜进行检疫.确定外传性(即疫畜来自外地)及内源性(本地疫畜).查出的传染源及时处理(隔离和淘汰),对各类传播因子,如流产胎儿(生、羊、猪等),污染乳肉等应做消毒处理或深埋、焚烧等.对传染源曾栖息之处应予以消毒处理.(4)预防接种,对疫区内高危人群(包括职业人群及非职业人群)予以104m苗免疫;对健康畜或畜群进行预防接种:生应以s19免疫,羊应以s2苗免疫,因对猪无合适疫苗应注意观察.(5)总结报告,上述,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后应写出行政和业务总结报告.治疗:1.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人宜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多饮水.必要时可用解热剂及适量镇静剂,中毒症状严重可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2.病原治疗:急性期治疗应以抗菌治疗为主一般多采用抗菌素联合治疗,多疗程治疗,至少连用两个疗程.(1)四环素族与链霉素联合应用:四环素或土霉素小儿每日30~40毫克/千克体重,成人每日2g,分4次服用,链霉素小儿每日15~30毫克/千克体重,成人每日1g,分2次肌注,3周为—疗程,每疗程间隔5~7日.(2)复方新诺明与链霉素联合应用:小儿复方新诺明(每片含siz0.1克,tmp 0.02克),2~6岁儿童早晚各服1~2片,6~12岁儿童早晚各服2~4片,首剂加倍.链霉素每日15~3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肌注,3周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7日.3.脱敏疗法:适用于慢性期过敏症状较强者,常采用布氏菌苗、菌素等各类布氏菌抗原制剂.这种疗法反应较大,应慎重进行有脱敏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宜与抗生素药物合用.(1)菌苗疗法:注射剂量由小量开始,以后视反应情况逐日加量.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链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般是21日为—疗程,间隔5~7天再治1~2个疗程.(2)水解素和溶菌素疗法:由弱毒布氏杆菌经水解或溶菌制成.治疗反应较菌体菌苗疗法轻,疗效略低于菌苗疗法,远期疗效不巩固,故不常用.4.中医中药疗法:适用对各期病人治疗,对慢性期病人尤为常用,依不同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施治.除上述主要治疗方案外,还可依不同情况予以某些辅助疗法,如理化疗法,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及外科疗法等.

好评医生-布鲁氏菌病
更多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这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暂无信息

相关文章-布鲁氏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