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潜伏期5~20天.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多,常可导致多脏器损害.本病起病急,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无特殊发病群体

有传染性["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常见症状:发热、皮疹、结痂、溃疡、淋巴结肿大、红斑样皮疹、发烧、头痛、恶心与呕吐、感染性发热、肝脾肿大、颜面潮红、高热、丘疹        本病起病突然,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40℃以上,伴寒战、剧烈头痛、四肢酸痛、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皮疹和焦痂,其中焦痂为本病特征性体征.严重者可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最低可达2×109/l,亦可正常或增高;分类常有核左移.
2.血清学检查
(1)外-斐反应外-斐反应亦称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体能与变形杆菌oxk抗原起凝集反应,为诊断提供依据.
(2)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且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可达5年左右,需选用当地多见株作抗原,也可采用多价抗原,因不同株的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原性可有较大差异.
(3)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在病程的第1周末开始出现阳性,第2~3周末达高峰,60天后逐渐下降,但可持续数年,有病后10年检测仍呈阳性的报告.
(4)斑点酶免疫测定用各种血清型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或部分蛋白质作为抗原,吸附在硝酸纤维膜上作斑点酶免疫测定,检测患者血清中各血清型的特异性igg和igm抗体,该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区分各种血清型.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igg和igm抗体.
3.病原体分离
必要时取发热期患者血液0.5ml,接种小白鼠腹腔,小白鼠于1~3周死亡,剖检取腹膜或脾脏作涂片,经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镜检,于单核细胞内可见立克次体.也可作鸡胚接种、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
4.分子生物学检查
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认为可用于本病的诊断并鉴定血清型.

1.钩端螺旋体病 恙虫病流行区亦常有钩端螺旋体病存在.而且,两者均多见于夏秋季节,均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故应注意鉴别.钩端螺旋体病常有腓肠肌痛,眼结膜下出血,早期出现肾损害,而无皮疹、焦痂或溃疡.必要时可作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查,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2.斑疹伤寒 多见于冬春季节及寒冷地区,有虱寄生史或被鼠蚤叮咬史,有发热、斑丘疹,但无焦痂、无淋巴结肿大.血清变形杆菌凝集反应时ox19为阳性,而oxk则为阴性.
3.伤寒 发病前常有不洁食物进食史.起病缓慢,体温逐渐升高,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腹胀、便秘、右下腹压痛、玫瑰疹常见.血液白细胞总数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可阳性,血液、骨髓培养可有伤寒杆菌生长.
4.败血症 常有原发性感染病灶.弛张热型、不规则热型常见.由革兰阳性细菌所致者皮肤较常出现皮疹或花纹样改变,由革兰阴性细菌所致者则较常发生休克.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核左移现象.外-斐反应阴性,血液、骨髓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5.登革热 发病前曾在登革热流行区居住或逗留,有日间被伊蚊叮咬史,多于夏秋季发病.头痛、全身疼痛较显著.较常同时出现斑丘疹和皮下出血点.血液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常减少.可从病程短于3天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登革病毒.血清中抗登革病毒抗体阳性.
6.流行性出血热 高热时头痛、腰痛和眼眶痛较明显,体温下降时较常出现休克,皮下出血点、瘀斑常见,少尿或无尿常见.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异型淋巴细胞常超过10%,血小板明显减少.血液尿素氮和肌酸酐水平随着少尿或无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血清中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阳性.
7.其他 同时,亦应注意与流行性感冒、疟疾、急性上呼吸道炎、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作鉴别诊断.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保持大便畅通,尿量为2000ml/d左右.
2.病原治疗 可酌情选用下列抗菌药物治疗:
(1)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ery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克拉红霉素)等,对恙虫病有良好疗效.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1.2g/d,儿童25~30mg/(kg·d),每天分3次或4次服用,或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300mg/d,儿童体重12~23kg者,100mg/d,24~40kg者,200mg/d,分2次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为0.25g,1次/d,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克拉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500mg,2次/d,口服,退热后可改为每次口服250mg.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疗程均为8~10天.明显肝功能损害者不宜应用大环内酯类.
(2)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环素(doxycycline)、米诺环素(minocycline)等,对恙虫病亦有良好疗效.四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分4次口服.多西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米诺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 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疗程均为8~10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四环素类.
(3)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对恙虫病有良好疗效.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每日剂量可作静脉滴注或分4次口服,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退热后剂量减半,继续用7~10天,以免复发.因氯霉素有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故不宜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氯霉素.
(4)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司帕沙星(spara)等.目前较常用的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成人剂量为0.2g/次,2次/d,口服,首日可加服1次.环丙沙星成人剂量为0.25g/次,2次/d,口服,首日可加服1次.必要时可作静脉滴注,疗程均为8~10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喹诺酮类.
在上述的四类抗菌药物中,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对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抑杀作用较强,患者多于用药24h后体温退至正常.应用喹诺酮类治疗亦多可使患者的体温于24~48h内降至正常.通常只需选用一种抗菌药物,无需联合应用治疗.有资料显示利福平(rifampicin)对本病亦有疗效.
对恙虫病患者越早诊治,疗效越好.然而,当恙虫病患者的病程进入第2周后,临床表现则显著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明显的出血倾向.当病程进人第3周后,除病情明显加重外,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亦较差,患者的体温常需3~5天才能逐渐降至正常.
对儿童患者和妊娠患者,宜选用大环内酯类作病原治疗,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值得指出的是,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ampicillin)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ceftazidime)等,头孢霉素类,如头孢西丁(cefoxitin)等,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imipenem)等,单环β-内酰胺类,如氨曲南(aztreonam)等和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amikacin)等抗生素对恙虫病无治疗作用.因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而这些抗生素很难进入细胞内发挥其作用,所以这些抗生素对恙虫病无治疗作用.
少数患者可出现复发.复发时不再出现焦痂,应用与首次发病相同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样有效.
3.对症治疗 典型和重型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好评医生-恙虫病
更多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这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暂无信息

相关文章-恙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