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
(1)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ery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克拉红霉素)等,对斑疹伤寒有良好疗效.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1.2g/d,儿童25~30mg/(kg /d),每天分3次或4次服用,或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300mg/d,儿童体重12~23kg者,100mg /d,24~40kg者,200mg/d,分2次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为0.25g,1次/d,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克拉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500mg,2次/d,口服,退热后可改为每次口服250mg.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疗程均为8~10天.明显肝功能损害者不宜应用大环内酯类.
(2)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环素(doxycycline)、米诺环素 (minocycline)等,对斑疹伤寒亦有良好疗效.四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分4次口服.多西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米诺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 /(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疗程均为8~10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四环素类.
(3) 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对斑疹伤寒有良好疗效.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每日剂量可作静脉滴注或分4次口服,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退热后剂量减半,继续用7~10天,以免复发.因氯霉素有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性,故不宜作为斑疹伤寒的首选治疗药物.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氯霉素.
(4)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司帕沙星(spara)等.较常用的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成人剂量为0.2g/次,2次/d,口服,首日可加服1次.环丙沙星成人剂量为0.25g/次,2次/d,口服,首日可加服1次.必要时可作静脉滴注,疗程均为8~10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喹诺酮类.
在上述的四类抗菌药物中,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对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抑杀作用较强,患者多于用药24h后体温退至正常.应用喹诺酮类治疗亦多可使患者的体温于24~48h内降至正常.通常只需选用一种抗菌药物,无需联合应用治疗.有资料显示利福平 (rifampicin)对斑疹伤寒亦有疗效.
对斑疹伤寒患者越早诊治,疗效越好.然而,当斑疹伤寒患者的病程进入第2周后,临床表现则显著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明显的出血倾向.当病程进人第3周后,除病情明显加重外,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亦较差,患者的体温常需3~5天才能逐渐降至正常.
对儿童患者和妊娠患者,宜选用大环内酯类作病原治疗,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值得指出的是,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ampicillin)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ceftazidime)等,头孢霉素类,如头孢西丁(cefoxitin)等,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imipenem)等,单环 β-内酰胺类,如氨曲南(aztreonam)等和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amikacin)等抗生素对斑疹伤寒无治疗作用.因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而这些抗生素很难进入细胞内发挥其作用,所以这些抗生素对斑疹伤寒无治疗作用.少数患者可出现复发.复发时不再出现焦痂,应用与首次发病相同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样有效.
其他治疗
对症治疗:典型和重型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