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猩红热

猩红热(se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儿童

有传染性["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常见症状:猩红热样皮疹、恶心、呕吐、发热、咽痛、头痛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 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皮疹 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60%,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巴氏线”.颈部、躯干、皮肤皱褶处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最显著,四肢远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皮疹多于48h后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的顺序消退,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轻症者皮疹很少,仅见于面、颈、胸部,数小时即消退.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先颈胸而后四肢.脱皮的程度与皮疹的轻重呈正比.轻者为糠屑样,重者可成片状.颈、躯干部位常为糠屑样,四肢特别是手掌、脚底常为大片状,有时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现细屑样脱皮.重症者脱皮可历时3~5周,头发也可暂时脱落.发疹同时,可出现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然隆起,称为“杨梅舌”.部分患者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为非化脓性.临床表现差别较大,预后也不相同,一般分为下列5个类型.
(1)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有全身中毒症状,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病程1周左右.
(2)轻型:近年轻型患者所占比例增加,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3)脓毒型: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4)中毒型: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者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5)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中毒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发热、咽痛,皮肤出现充血红点疹或充血粟粒疹.
2.确诊病例
(1)骤起发热,咽峡炎,草莓舌或杨梅舌,口周苍白,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巴氏线).
(2)发热1—2天内出疹,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散布针尖大小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2~5天后消退.
(3)退疹1周内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
(5)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6)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7)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8)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确诊病例中的第4和第1或第2或第3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确诊病例中的第5或第6或第7或第8项.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0.8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有化脓性并发症者更高.出疹后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占5%~10%.
2.病原学检查
咽试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进行快速诊断.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 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
(4)其他细菌感染:金葡菌、c群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也有能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其毒素的生物特性虽与a群链球菌的红斑毒素不相同,但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则无明显区别,鉴别主要依据细菌培养.缓症链球菌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发生过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与中毒性猩红热类似的临床表现,已研究得知此由与a群的毒素不相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

【预防】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 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猩红热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猩红热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症状.那么,生活中该如何防治猩红热呢?

一、通风和消毒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二、加强学校卫生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三、治疗和隔离患者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四、及时就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好评医生-猩红热
更多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这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暂无信息

相关文章-猩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