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

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食欲下降、乏力、低热、巩膜黄染、持续低烧、肝区疼痛、恶心呕吐
人体感染甲肝病毒后,通常约有1个月的潜伏期,此时没有症状,之后可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肝功能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患者血清甲肝抗体呈阳性或滴度明显升高.症状轻重各异,轻症病程1-2周,重症可致数周或更长.
黄疸时期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鸟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程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期持续1-21日,平均5-7日.
黄疸期 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骚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至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
恢复期 黄疸逐渐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个月.

(一)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二)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三)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
(1)丙氨酸氨酶(alt,曾称为谷丙氨酶gpt):是目前临床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alt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流.血清alt升高,对肝病诊断的特异性比天冬氨酸氨酶(ast)高,因为其他脏器中alt含量比ast低地得多.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st/alt常小于1,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病程中ast/alt比值降低,提示未损及肝细胞线粒体,预后较佳.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酶升高、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got):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在肝脏,ast80%存在于肝细细胞线粒体中,仅20%在胞浆.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心肌其其他脏器细胞受损时,ast亦升高.
(3)乳酸脱氢酶(ldh):肝病时可显著升高,但肌病时亦可升高,须配合临床加以鉴别.
(4)y谷氨酰转肽酶(y-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y-gt活性变化与肝病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致性.
(5)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
(6)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人血清中alt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组织,alp测定主要用于肝病和骨病的临床诊断.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体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alp活性升高.
2.血清蛋白
主要由白蛋白(a),α1、α2、β及y球蛋白组成.前4种主要由肝细胞合成,y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在急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y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则从另一角度来检测白、球蛋白各成分的相对比值,起到相同的诊断作用.
3.胆红素
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v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5.血氨
肝衰竭时处理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导致血氨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
(四)其他生化指标检测
1.电解质
重型肝炎常见低k+、低na+、低ci-,亦可有低ca2+、低mg2+、低p-等.肝肾综合征时可出现高k+.
2.血糖
超过40%的重型肝炎患者有血糖降低.临床上应注意低血糖昏迷与肝性脑病的鉴别.
3.血浆胆固醇
60%~80%的血浆胆固醇来自肝脏.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减少,故血浆胆固醇明显下降,胆固醇愈低,预后愈险恶.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升高.
4.补体
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补体合成减少.临床检测ch50和c3补体对预后有评估作用.
5.甲胎蛋白(afp)
hbv和hc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afp含量的检测是率选和早期诊断hcc的常规方法.肝炎活动和肝细胞修复时,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进行动态观察.急性重型肝炎afp升高时,提示有肝细胞再生,为预后良好的标志.
6.胆汁酸
血清中胆汁含量很低,当肝炎活动时胆汁酸升高.由于肝脏对胆红素和胆汁酸的运转活动不同,检测胆汁酸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和高胆红素血症.
(五)肝纤维化指标
一些检测项目已在临床上应用,如3型胶原体,4型胶原、层连蛋白、透明质酸、脯氨酰羟化酶等,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六)病原学检查
1.抗havigm:临床上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avigm在发病后数天即可阳性,3~6月转阴.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而可靠的血清学标志,在流行病学上是新近感染的证据.
2.抗havigg:出现稍晚,于2~3个月达到高峰,持续多年或终身.属于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力的标志.在急性后期和恢复期可有抗havigm和抗havigg同时阳性.单份抗havigg阳性表示受过hav感染.如果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有4倍以上增长,亦是诊断甲型肝炎的依据.另外一些检测方法因条件限制只用于实验研究,包括免疫电镜观察和鉴定hav颗粒,体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cdna—rna分子杂交法检测hav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avrna等.
(七)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肝脏表面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脾脏大小,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彩色超声尚未可观察到血流变化.在重型肝炎中可动态观察肝脏大小变化等.ct、mri的应用价值基本同b超,但价格较昂贵,且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如应用增强剂,可加重病情.
(八)肝组织病理检查
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评估疗效的金标准.还可在肝组织中原位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以助确定病毒复制状态.

与急性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除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输血和输血制品史及临床特点外,主要依据特异血清学检查.与其他疾病鉴别要点参阅乙型肝炎.肝炎病毒除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或重叠感染外,不可能单独感染,但一旦乙型肝炎患者感染了丁型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病情会加重.

治疗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把握宜简不宜繁.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惫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 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医生建议: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维生素
每周测体重1次.定期抽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恢复活动.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卧床期间保证日常生活所需.
制定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遵医嘱给予甘利欣、肝得健、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护肝药物. 甲型肝炎中医治疗方法.
出现黄疽或丙氨酸氢基转移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水煎服或茵陈、金钱草、白茅根、在警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对退黄及降醇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桅子、黄连、黄华、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桅黄注射液40毫升~60 毫升,加10%葡萄糖液400毫升,静脉点滴,如黄疸较深,可同时加维生素k120毫克莫菲管静脉点滴.亦可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中药方剂.
见于本病由疫毒侵袭引起,故属中医“肝瘟”、“急黄”范畴.
其证多属湿热瘀结肝胆,治当以清热利湿、凉血化瘀、败瘟退黄为法.笔者习用急黄汤(升麻5g,苍术15g,茵陈30g,龙胆草6g,车前子15g,滑石10g,通草5g,郁金10g,柴胡10g,赤芍30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15g)加减.舌红、苔黄腻、身热汗出、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0g后下;舌淡胖、苔白腻、畏寒便溏者,去龙胆草,加炙黄芪15g,土白术15g;腹胀、呕恶、厌油、纳呆者,加炒白术15g,炒枳壳15g,莱菔子10g,清半夏10g.日1~2剂,水煎2~4次,分3~6次温服.连用15~30天.(完毕) 甲型肝炎西医治疗方法
甲型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除了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外,其他所有病例预后良好.
甲肝的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一)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 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二)休息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订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药物辅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不主张过多用药,增加c、e、k等维生素及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同时可并用板蓝根、肝炎灵、强力宁及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加减等.黄疸较深者,可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消化道症状重或有恶心呕吐者,应适当补充液体.
重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首先:适当补充新鲜血、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②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可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
③肝性脑病的治疗:减少肠道产氨及其吸收,可口服乳果糖.调整支/芳比例,可用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等;
④脑水肿的治疗:及时、足量、使用20%甘露醇,每次1~2g/kg,及50%葡萄糖注射液80ml,静脉推注,次/6h,交替使用;
⑤预防及控制继发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选用强有力无肝肾毒性的抗生素,并须警惕二重感染;
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⑦预防肾功不全:血容量不足时,应注意补充.

预防甲型肝炎应注意以下7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4、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5、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6、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7、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好评医生-甲型肝炎
更多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这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暂无信息

相关文章-甲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