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stroke)则是指畸形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日本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中老年人多发

无传染性

一、脑血栓:
急骤起病是主要特点,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少数患者在数天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约半数患者起病时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暂.
二、脑出血:
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更多.
三、脑动脉硬化:
常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出血等症状.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可恢复.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异常.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一过性的失语或失用或失读或失写,或同时面肌、舌肌无力.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言不清或声音嘶哑.
五、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青壮年可见脑膜刺激征.

按性质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⑵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⑶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
⑴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按进程分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对脑血管病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现将较常用的体针和头针疗法介绍如下.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
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 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 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事项: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
食疗
脑血管病的食疗
脑血管病的饮食疗法:脑血栓的饮食治疗原则:
(1) 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脑血栓患者的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1.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一般脑血管疾病愈后常留后遗症,如偏瘫或全瘫.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使受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溃疡.所以在康复的初期,每2小时翻身按摩皮肤一次,以后时间逐渐延长,每4小时一次,翻身时避免推、拖、拉等动作.被褥要平整,无渣屑.
2.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首先要促使病人消除依赖心理,建立乐观主义情绪,激励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坚持锻炼.具体措施:病情稳定24小时后即可施行.初为按摩,家属帮助患者活动四肢,目的为促进血循环、刺激机体感受器,引起反射冲动,防止肌肉、韧带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畸形.在肌力增强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床上锻炼,先卧位后坐位,拉绳、提物、洗手、吃饭、扣扭扣、站立、直到独立行走,行时掌握姿势正确,肌力和肌群协调.通过以上锻炼,可使瘫痪四肢功能得以恢复.
3.如瘫痪肢体一时恢复困难,可让患者利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上肢瘫痪应防止关节脱臼,可用三角巾托起.
4.预防复发倾向,避免精神刺激,因第二次复发,可加重病情,恢复健康相当困难.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好评医生-脑血管病
更多
服务人次 97 好评率(90.0%)

擅长:蛇串疮、偏头痛、神经痛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牙颌畸形、骨折、阴道再造、创伤后畸形、唇腭裂、隆鼻、臭汗症、瘢痕、重睑、阴茎延长

相关文章-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