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腹膜后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1.腹部肿块:腹膜后肿瘤部位深,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压迫脏器及胀痛时始被发现腹部包块.良性者增长缓慢、恶性者发展迅速,肿块多偏一侧.
2.压迫症状:胃肠道受压时,可有恶心呕吐及饱胀感;直肠受压时可有大便次数增多及肛门部胀感,甚至大便变形及排便困难;泌尿系受压常见症状为: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血尿,输尿管受压可致肾盂积水,血管受压则下肢水肿.
3.疼痛:腹膜后肿瘤出现疼痛是由于包膜张力增大或压迫侵犯刺激神经表现为腰背痛,会阴部痛或下肢痛.
4.全身症状:出现消瘦、乏力、食饮减退,甚至出现恶病质.少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1.实验室检查
由于腹膜后肿瘤多数为间叶组织来源,而非上皮来源,因此即便是恶性,也很少引起常见的上皮类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等)的升高,临床上缺乏特异的肿瘤指标.少数神经内分泌来源的肿瘤可以引起一些标志物的升高(如神经母细胞瘤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等),但其准确性仍缺乏足够的依据.此外,一些有功能的腹膜后肿瘤可以引起生化以及一些激素水平的改变.
2.影像学检查
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尽管超声是最简便最经济的检查手段之一,但是由于腹膜后肿瘤位置深在,前方的气体通常会对超声造成干扰,因此对于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首选是增强的ct或mri.由于腹膜后肿瘤病理类型多样,肿瘤质地差别较大,甚至同一肿瘤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异质性,因此ct或mri的表现并不一致.
腹膜后肿瘤缺乏特异性的定性影像学征象,定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以下征象常提示为恶性病变:①发现肿瘤邻近组织与血管受侵和远处器官和淋巴结转移.②肿瘤边缘不规则,与周边器官分界不清,周围器官与肿瘤接触面出现异常密度,提示邻近器官受累,恶性肿瘤可能性大.③肿瘤直接侵犯致骨质破坏或其他部位出现转移灶.④ct、mri提示肿瘤不均匀强化、显示血供丰富,多为恶性肿瘤.
3.病理学检查
腹膜后肿瘤病理类型多样,预后也迥异,但多数均需要手术治疗,对放化疗有效的肿瘤较少.因此,除非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又需要进一步明确病理性质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时,方考虑进行活检病理检查.活检通常主张采用粗针(coreneedle)穿刺,以便获得足够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甚至基因检测确定是否有合适的靶向治疗.

b型超声检查亦可发现后腹膜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但肠内气体干扰使诊断很难精确,而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或排除较为可靠,在b型超声引导下活检或随访肿瘤化疗后的变化很有参考意义,单独超声波检查常不易将后腹膜肿瘤与脓肿或血肿区分,囊性肿瘤易与寄虫囊肿,炎性或创伤性血肿相混淆,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细针吸引力活检对诊断有较大意义,确诊率达80%左右.

治疗原则
1.腹膜后肿瘤都应行剖腹探术,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如与重要组织粘连,不能完整切除时,可作包膜内切除术.
2.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时,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3.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对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加强支持治疗(包括特需药物)以促进术后恢复.
2.对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专业指导
腹膜后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间隙,部位深在,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始觉腰腹胀痛或出现脏器组织的推移压迫症状,因此有腰腹部钝胀痛不适时,应警惕本病,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腹膜后肿瘤多属恶性,发展快,预后不佳,不要乱投医下药,延误病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或放疗,非一般诊所能解决,望患者疑有本病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诊治,以策良效.

好评医生-腹膜后肿瘤
更多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胃溃疡恶变、胆管结石、胆囊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症瘕、胆管癌、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肿瘤、门静脉高压、结直肠癌

服务人次 105 好评率(90.0%)

擅长:乳腺纤维瘤、乳腺癌

服务人次 72 好评率(90.0%)

擅长:消化道肿瘤

服务人次 4 好评率(--%)

擅长:肿瘤

相关文章-腹膜后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