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此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病例,称之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一)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二)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四)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等.
(五)实验室检查:腰穿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早期为血性,3~4天后开始黄变.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心电图可有心律失常,并以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较多见.4天内头颅ct扫描,阳性率为75-85%,表现为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密度增高,积血较厚处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动脉所在处或其附近部位.

对有上述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行头ct检查,ct阴性、颅压不太高者可谨慎行腰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明确病因,不能行dsa者可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也可作为诊断和监测的手段.
1.ct
显示脑沟和脑池内密度增高,脑(室)内血肿、脑积水、脑梗死和水肿,增强ct可显示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和脑肿瘤.
2.mri(磁共振成像)
起病24~48小时内难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有助于除外avm、海绵状血管瘤和脑肿瘤.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
可用于筛查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畸形和动脉瘤.
4.脑血管造影
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有助于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常规行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必要时行脊髓动脉造影.
5.腰椎穿刺
适用于ct阴性、临床表现典型典型、预计颅压不太高者可谨慎腰穿,可见均匀的淡血性脑脊液.
6.tcd(经颅多普勒)
为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检测颈内动脉颅内段(ica)近段、m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一般而言,血流速度高于120cm/s为中度血管痉挛,高于200cm/s为严重血管痉挛.

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通过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检查,可协助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除和其它脑血管病鉴别外,还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
②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史,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

1.手术和介入治疗
早期进行病因治疗,如手术夹闭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切除等,且术中将血块清除,可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2.高容、高压、血液稀释疗法
通常称为“3h”疗法,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此方法可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3.药物治疗
(1)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类选择性地抑制电位依赖性通道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易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还可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内,而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程度.
(2)抗氧化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既可阻断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过程,又可以减轻痉挛缺血后形成的继发性脑损害,在治疗痉挛中效果较好.
(3)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研究表明,脑池内注入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行脑池内纤维蛋白溶解凝块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
(4)罂粟碱罂粟碱有直接扩血管作用,早期用于临床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目前罂粟碱的主要使用方法是局部脑动脉内灌注,直接送入痉挛血管附近,治疗的时间窗仅为脑血管痉挛后1~2小时.
(5)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可以降低体内血栓素a2的浓度,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6)其他蛋白激酶c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性前列腺素、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ho激酶抑制剂、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抑制剂、硝普钠等药物均可作用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不同环节,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4.脑脊液引流
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有肯定的疗效,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红细胞崩解产物以及缩血管活性物质,解除对蛛网膜颗粒的封闭状态,能有效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并缓解痉挛程度.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腰穿放去血性脑脊液;腰穿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术;脑池或脑室脑脊液持续引流;脑脊液引流+尿激酶或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注入.
5.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向体细胞内导入一种新的基因物质,现在也可以应用反义核苷酸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有大量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1、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
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

中青年人要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戒烟忌酒、均衡膳食、规律起居、大便通畅等良好生活习惯,平时要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保持平和心态,并积极治疗高血压等原有疾病.对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条件者可首选颅脑ct检查,ct扫描不能确诊者可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并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