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系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分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及女性多见
无传染性
1.急性型多见于婴幼儿,多有病毒感染史,潜伏期2~21天,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扩大成大片状,甚至形成血疱,血肿,碰撞部位尤甚,内脏受累出现鼻出血,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颅内出血罕见,但较凶险,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2.慢性型主要见于成年女性,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月经过多常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皮肤和黏膜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血疱和血肿少见,可累及内脏任何器官,有时可见外伤或小手术后创口出血不止,长期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脾脏轻度肿大,病情常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1.血常规血常规显示只有血小板减少而其他各系血细胞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由于失血导致缺铁,可伴有贫血.单纯itp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基本正常.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血小板明显减少,中至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2.外周血涂片出现破碎红细胞应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综合征.出现的巨血小板需考虑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3.骨髓涂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较为突出的改变是巨核细胞的核浆成熟不平衡,胞质中颗粒较少,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乏.4.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绝大多数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和/或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升高,有时免疫球蛋白a(iga)升高.5.原发病相关检查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病的相关检查.6.溶血相关检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溶血的程度,可出现血浆结合珠蛋白水平降低,间接胆红素升高,血红蛋白尿等,但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阴性.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实验检查特征性即可诊断.鉴别诊断自身红细胞过敏性紫癜:多发生于某种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紫癜发生部位先出现瘙痒、烧灼、刺痛感,数小时后出现红肿和淤斑.出血范围迅速扩大,以大腿为多发部位.小儿过敏性紫癜:好发于3周岁以上小儿,尤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发病约2倍于女性.发病前1到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于春秋季发病小肠过敏性紫癜:本病典型表现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4个器官,四者可单独出现,也可以1种脏器症状为主合并存在.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50)×109/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9/l者通常应予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初始治疗①糖皮质激素.②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③国外可使用抗rh(d)免疫球蛋白.(2)二线治疗①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生物碱、骁悉等.②脾切除术.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针对原发病.出血严重时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糖皮质激素大多有效,部分患者可行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服可以药物,出血可自行好转.感染性血小板减少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一般在感染控制后的2~6周血小板恢复正常,感染引起骨髓抑制者病程迁延较长.对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可采取照射或手术切除治疗.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为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同时要禁酒.
1)预防各种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2)饮食有节.3)调节情志保持心情的轻松愉快.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5)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6)尽可能找出过敏源.7)急性期和出血多时,应限制患者活动.
擅长:淋巴癌、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俗称蜱虫病,是由一种新发现的布尼亚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实验室测试显示,此病伴有血小板和白血球减少的症状。该疾病于2009年首先确认于中国。据悉,蜱可携带83种病毒,被咬后不能硬拉,出现发热赶紧就医处理。
蕨菜含有致癌物?专家认为:“蕨菜致癌”这个结论有着相当坚实的科学证据支持,并不提倡大家吃蕨菜来养生,
对于急性鼻炎,最重要的是预防,少抽烟、少喝酒、营养均衡、适度锻炼;对于慢性鼻炎,应该减少对鼻腔的刺激,戴口罩或者定期冲洗鼻腔,可以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炎症,如果存在结构性改变,也可以考虑手术;对于过敏性鼻炎,首先应该搞清楚过敏原,避免暴露,其次,可以运用抗组胺药物,减少或弱化组胺带来的不良表现。